植物科学画
把科学“裱”在画框里
植物科学画 (botanical scientific illustration) ,经常被称作“植物写真”。是在植物绘画的基础上,以科学用途为目的描绘植物的画。在科学研究的范畴之内, 运用各种绘画技法, 如素描、彩铅、水彩、丙烯等,科学、客观、艺术、真实地表达科学内容而进行的绘制创作过程。
植物科学画就像给植物拍身份证的标准照片,它要求精确地反映植株和器官的形态特征,又要求很强的艺术性。它是以科学用途描绘植物的画。与普通植物画不同的是,植物科学画既要求精准的反映植株和器官的形态特征,同时又要求与艺术融为一体,科学与美,二者不可偏废。
植物科学画也是一个科学的再创作过程,作者可以根据需要,把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如花期和果期)画在同一个图版内。这样,大众可以在一个图版中同时了解到一种植物不同生长期的形态;还可以根据需要,把几个种拼绘在同一个图版内,增加了著作中植物图种类的容量,有效地减少了篇幅,降低了出版成本,更加有利于植物学知识的普及及研究成果的传播和推广利用。
![]()
蒟蒻 Amorphophallus rivieri 木棉 Bombax malabaricum
冯澄如 绘 曾孝濂 绘
植物科学画的诞生
西方起源
现代意义的植物科学画源自西方,可以溯源到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当时欧洲人不断的探索欧陆以外的广阔世界,通常由贵族、科学家、商人组成的舰队到世界各地去测量、贸易,同时搜集动植物标本。遗憾的是,失去生命的标本很快会干枯变形,丧失鲜活的状态。为了能够以更加忠实记录的方式去描绘这些未知物种的模样,探险队逐渐开始聘请专业的画师随行。
在西方,在催生植物科学画诞生的年代,探险队伍中艺术家的加入的重要原因,是源于上流社会对于未知世界和异域风物的收藏之风。探险家、科学家、画师的联手,不仅使得大量动植物新种被欧洲人辨识、记叙和描绘,也留下了大量的珍贵的艺术作品。随着绘画技术与自然科学认知的不断磨合发展,动植物的细节、独特的结构愈发被清晰、显著、美观的呈现出来。
中国起源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对植物物种的描绘画,古代的药典图谱都有过类似的记载,如1061年-1804年的《本草图经》、《本草纲目》、《救荒本草》等。它们的记载都主要以实用为目的,仅限于辨认植物种类,且图谱大多画法写意,缺乏对植物体各器官的形态的精准勾勒。
真正能称之为中国植物科学画的植物绘画要追溯到十九世纪。这个在西方发展了300多年的画种,在中国只发展了四代,不到一个世纪。
在“植物分类学”传入中国后,1922年冯澄如为《中国植物图谱》《中国经济树木》和《树木图说》绘制了标准植物科学画插图,这时候中国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植物科学画。
《本草图经》插图
植物科学画与植物艺术绘画
植物艺术绘画
将花朵或植株作为主要对象用美学和艺术手法来呈现。无须以科学严谨性为基础。植物艺术绘画并不需要过多的关注精确的细节,可以纯粹地将其理解为一种对于植物的美学解释。
植物艺术绘画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美的乐趣,在模拟自然中,不同的艺术家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他们是在构筑一个情节或情绪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认知,可以从一副画中读出艺术家们对自然的思想和观点以及他们的好恶感。
![]()
植物科学画
对植物精确、科学的诠释,让读者能够在野外辨认出各种植物。有时会附上植物解剖图。植物科学画虽被归入科技用途范畴,但是其中任然有吸引读者和鉴赏家的美学质感。
植物科学画不带有自身情绪,不强加于人,不影响他人对自然世界的判断和认识,起伏跌宕、姿态奇谲、风樯阵马对于它来说都是不合时宜的,它只能略带自然适意、随缘任性的点缀。
植物科学画是基础科学,是植物分类学的一部分,它的功能就是记录植物形态,阐述科学知识。它要求绘画者精警缜密,摒弃那些飘逸潇洒的线条,用很肯定的笔触直面自然。它谋求的是协助人类认识自然,积累准确的基础科学信息数据。它不是艺术商品,它是一种文化,不能把它和纯艺术商品等同看待,它虽然包含有一定的艺术元素,但这不是它的最终目的。
植物科学画的作用
“植物分类学”的出现,规范、完善了描述植物形态的科学术语,专业人员应用这些术语共享、传递科学研究信息,可以让人们准确了解植物的具体形态特征。虽说植物分类学是以描述为主的科学门类,有完备的形态描绘科学术语,但要给读者一个更加直观、典型的视觉印象还得仰赖图像文本。
植物科学画就像科学交流的媒介,它不似早期的本草绘画,仅凭借药用部位或是大概的外部长相来描绘,更不是重复摄影机的功能,像一面镜子原封不动地反射自然。
植物科学画是以特殊的科学形象语言来诠释物种特点,它以一种最直观,规范的形象符号来和读者进行信息交换;它有着完整的植物形态编码译码等信息共享系统,能精确地传达一种客观视觉印象;它体现了绘画者对科学概念的整理,使植物科学画的表述不局限于某物种的单个个体,而是表达这个物种综合、整体的典型特征。
植物科学画属于实用美术,它是植物科学研究专著中的插图。它是伴随植物科学研究论文、专著的出版需求而产生的,有着明确的描绘对象和用途;它是结合研究者的文字描述配合使用的绘画,通过形象的方式客观地记录植物本身,展示本物种的形态特征,以区分不同物种间的差别。画种本身的目的性很强,但应用范围有限。
植物科学画传递给读者一个对该植物定性结论的可视化信息,以作为植物档案,在应用中对照,鉴定和识别植物。它更注重科学、准确地表达植物体的形态,杜绝无限的夸张。它是经过绘画者的思维整理后呈现出的一个形象、典型的科学概念。
参考资料
1. 植物分类学报_ 2008 46卷5期_中国植物科学画小史;
2. 植物科学画在植物学研究中的意义;
3. http://www.kib.ac.cn/kxcb/kpwz/201612/t20161207_4717826.html;
4. 百度百科_植物科学画;
5. 植物科学画:深藏功与名;
6. 《植物图鉴绘画指南》;
7. 图片来自网络。